音乐教学课件教案-大班音乐教案小露珠?
- 时间:
- 浏览:26
- 来源:中华美文诗词库
大班音乐课秋天多么美教案怎么写?
活动目标
1、让幼儿感受优美的乐曲,并能用自然的声音唱出来。唱时要表现出喜悦轻快、活泼的情绪。
2、通过歌曲教学加深幼儿对秋天的认识。
3、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。
教学重点、难点本次活动的重点应放在通过对优美乐曲的感受,让孩子加深对秋天的认识,同时发自内心的赞美秋天的美丽。
难点是在歌曲演唱时符点音符、跳音的正确演唱,及它们在歌曲感情处理中的作用。
活动准备棉花、高梁、水稻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十分陌生,活动前搜集实物,让幼儿看到植物真实的外部特征,加深对植物的印象,同时加深对秋天的认识。制作多媒体课件,通过声、形、色各种感官的结合,让幼儿加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,体会作品的内涵。
活动过程
一、开始部分1、秋天的序曲教师同幼儿一起随《秋天多么美》的音乐进活动室。
师:棉桃宝贝们咧开你们的小嘴,跟棉桃姐姐跳起来,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殿堂。
二、基本部分1、感受秋天师:看来,小宝贝们对秋天的认识可真不少,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歌声走进秋天去感受一下秋天的美丽,请宝贝们欣赏歌曲《秋天多么美》。
播放多媒体课件:《秋天多么美》mtv,让幼儿视听结合,感受秋天的美丽及歌曲的演唱情绪。听完后让幼儿交流对歌曲的感受。(优美抒情)2、聆听秋天师:棉桃宝贝们这首歌这么好听,棉桃姐姐也想唱了,小宝贝们听完后要告诉棉桃姐姐,我的歌里都唱到了什么?由老师范唱,幼儿捕捉歌词里面唱到了哪些植物?(秋风、棉桃姐姐、稻花姐姐、高梁姐姐)教师与幼儿一起认识棉桃、高粱、水稻三种植物。
3、朗诵秋天师:秋风一吹,棉桃姐姐的嘴都笑咧了,你们看他笑的多开心啊,我们要使出小宝贝们的绝活--说儿歌,把开心的棉桃姐姐说出来。
(1)教师边弹旋律,边说歌词,幼儿跟教师一起有节奏的朗诵歌词。
(2)让幼儿发挥想象,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示强弱,为儿歌伴奏。
4、轻颂秋天师:小宝贝们说得这么好了,棉桃姐姐听了更高兴了,棉桃姐姐想请你们把她开心地唱出来,看看谁唱得最好!让幼儿随音乐小声哼唱第一段,以自学为主,教师给予适当引导帮助。
5、赞美秋天(歌曲的感情处理)(1)"秋风秋风轻轻吹,"应唱得轻柔。
(2)跳音的正确演唱及对歌曲感情处理的帮助。
(3)"秋风吹黄了庄稼,吹得人们大丰收"应唱的高兴喜悦。播放多媒体课件《收获的秋天》让幼儿欣赏。
6、舞蹈秋天师:宝贝们唱得这么高兴,下面让我们站起来放松一下,我们来跳一段丰收舞。让幼儿自己创编舞蹈,自由发挥,给幼儿创作的空间。
7、歌颂秋天师:宝贝们这么高兴,棉桃姐姐建议我们来开一个大班的专场演出,每一位宝贝都要参加,让我们齐心协力,把最好的歌,最美的舞,最棒的乐队献给今天在场的所有老师!棉花舞蹈队,稻花合唱队,高梁小乐队同台展示。
三、结束部分美丽的秋天秋天是丰富多彩的,让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去看一看、摸一摸、闻一闻、踩一踩、听一听,一起感受秋天的美丽吧!师幼随《秋天多么美》音乐离开活动室。(让幼儿真正走进秋天,观察秋天的变化、秋天的美丽。)四、活动延伸小宝贝小宝贝要记牢,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,农民伯伯田里忙收获,高兴背后也有辛劳。幼儿通过背诵古诗《悯农》总结不能浪费粮食。
大班音乐教案:小露珠?
教学目标:
1、能够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。
2、创设情境,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内容。
3、通过朗读感悟,知道小动物和植物都很喜欢小露珠,感受大自然的和谐、融洽、美丽,体会小露珠无私奉献的精神。
教学重点:目标2
教学难点:通过朗读感悟,感受小露珠无私奉献的精神。
教学准备:多媒体课件
教学过程
一、猜谜导入,激发兴趣
1、猜谜语:
同学们,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。想知道它是谁吗?先来猜一个谜语。(出示谜语)大家真聪明,它就是――小露珠。
2、板书课题:小露珠。
小露珠来我们班作客大家欢迎吗?我们一起来和它打声招呼,热情地欢迎她好吗?
二、细读课文,品味语言。
(一)学习第2~5自然段
1、师:同学们,大家喜欢小露珠吗?(喜欢)
俗话说得好:美的东西人人喜爱!有几个小动物也很喜欢小露珠,想知道他们是谁吗
出示图片:(小青蛙、小蟋蟀、小蝴蝶)
他们和小露珠说了些什么呢?请大家在文中找出来大声的读一读。
(1)出示小青蛙的话。
师:老师看着同学们投入的表情,老师也想做一只小青蛙跟小露珠打招呼。老师模仿青蛙的粗粗的声音读读。
学生模仿。
抽生模仿读。
师生齐读。
小青蛙把小露珠比作了什么?(钻石)
见过钻石吗?大家请看,多么闪亮的钻石呀!(出示钻石图片)
小露珠也和钻石一样,十分闪亮,所以才把小露珠比作钻石。
我们一起来读:闪亮
出示句式“因为小露珠( ),所以小青蛙喜欢小露珠。”
谁愿意当小青蛙带着喜爱之情来和小露珠打个招呼呢?
抽生。
师:大家读的真好,要是能加上动作就更好了。
小青蛙的动作是怎样的?“蹦”
我们加上动作来读一读。看哪只小青蛙读得最好!
你们真是可爱的小青蛙!
小露珠听了他们的话会说些什么?
(2)小蟋蟀:
师:小青蛙打完招呼,小蟋蟀也爬上了草杆,它是怎么说的呢?
谁愿意来当一只小蟋蟀?抽生读。注意模仿小蟋蟀的语气。
大家看一看,小蟋蟀的动作是怎样的?“爬”
谁能加上“爬”的动作来来读一读?
师:同学们,小蟋蟀,把小露珠比作了什么了?
我们来看看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。(出示图片)
齐读:透明
出示句式“因为小露珠( ),所以小蟋蟀喜欢小露珠。”。
师:男同学也来做一回小蟋蟀夸一夸小露珠吧。女生来读旁白。
小露珠听了他的话,会说些什么?
(3)小蝴蝶:
师:小蟋蟀走了,活泼可爱的小蝴蝶翩翩起舞,飞到小露珠的身边,落在了花朵上。谁想来当小蝴蝶和小露珠打招呼呢?抽生。
师:这只“小蝴蝶”和小露珠招呼打得好不好?
学生评价。
小蝴蝶把小露珠比作了圆润的珍珠。
谁能说说圆润是什么样的?圆润就是饱满光滑润泽的样子。
看!这就是圆润的珍珠。
齐读:圆润
出示句式“因为小露珠( ),所以小蝴蝶喜欢小露珠。
师:如此圆润的小露珠,真是可爱,怪不得小蝴蝶喜欢呢?
同桌互读,读出小蝴蝶对小露珠的喜爱之情。
同学们,我们一起变成美丽的蝴蝶,来和小露珠打招呼!
(加上飞的动作,齐读。)
小露珠听了他的话,会说些什么?
3、啊!多么闪亮、透明、圆润的小露珠啊!(出示课件)把我们的赞美之情读出来吧!
我们来美美地读好这几句话。 出示2-5自然段。
4、这么美的小露珠人见人爱,所以小动物们都很喜欢小露珠。虽然小动物们喜欢小露珠的原因都各不相同,但是归根到底就是一个字(美),这种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的美叫什么美?(外表美)。
(二)学习第6自然段
1.小露珠外表十分美丽,不仅小动物喜欢小露珠,植物们也喜欢她呢。以小组为单位,读第六自然段。
出示阅读要求:
(1)圈出表示太阳公公动作的词语。
(2)看看都提到了哪些植物?用――画出来。
(3)它们为什么喜欢小露珠呢?文中的一句话。
2、交流。
(1)出示句子:太阳公公……
抓住重点词语动词来读读。
(2)相机出示图片,加形容词语。
(3)(出示课文)霞光中,小露珠光彩熠熠,把所有的植物都装点得格外精神。
A. 什么是光彩熠熠?(出示图片)
(小露珠在霞光的照射下闪着亮光,发出耀眼的光芒。)
B.在小露珠的装点下,植物们又是怎样格外精神的呢?
(出示课文内容)金黄的向日葵……
C.“俊俏”一般是说小姑娘长得漂亮,好看,课文中把谁比作小姑娘?(把“金黄的向日葵、碧绿的白杨树、紫红是喇叭花、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”比做“俊俏的小姑娘” “小露珠”比做“珠宝”)
D.“美丽的珠宝”是指什么?(小露珠)。
4、师:同学们真会阅读,作者正是用了打比方的方法,把鲜花嫩草写得更美了,就让咱们美美的读读这段话吧!(生读)
5、师:读到这里,我们知道小露珠滋润着这些花草树木,让他们更加精神,显得生机勃勃。看来,小露珠不见外表美,而且内心也很美。
板书:心灵(美)
(三)学习七自然段。
1、过渡:看到这么多的花草树木在自己的滋润下变得那么俊俏、那么精神,小露珠可高兴啦!所以它更欢快的爬着,滚着,笑着,它把美丽带给了大家,那它自己有什么变化呢?(师生合作读)
(出示:渐渐地,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了,小露珠的身子也越来越轻了。她渐渐地变成了水蒸气,向空中飘去。)
读读
师:是啊,小露珠渐渐地变成了水蒸气,要消失了,可它却还笑盈盈地说:“我明天还会来的。”
谁来当小露珠读读这句话?
猜猜看,此时小露珠心里在想什么?
交流:主要引导学生从小露珠认为能给别人带来美丽就是最快乐得来讲。
这,就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。
板书:无私奉献
2、 因为这样,大家多么希望把快乐天使--小露珠留住啊,
出示:引读。你看--(引读)向日葵向她点头,白杨树向她招手;你听--(引读)喇叭花动情地吹奏着乐曲。(齐读)大家多么想把小露珠留住呀。
3、 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当时的场面吗?(依依不舍)
4、让我们带着依依不舍之情来读最后一自然段。
同学们齐读第7自然段。
三、总结全文
1、小露珠要到哪儿去呢?她明天真的会来吗?她明天怎么来呢?大家认真的来听一听就知道了。
出示课件,教师配音。
2、同学们,你知道了什么?学生畅所欲言。
3、夜幕降临,水蒸气遇到冷又变成小露珠停留在草叶上、花朵上,到黎明的时候又和我们见面了。她还是那么闪亮、透明、圆润,滋润着万物。她不仅外表美,而且心灵美。让我们记住它,无私奉献的-----小露珠。
四、拓展。
你知道那些像小露珠一样无私奉献的人?
奥尔夫音乐云朵上的歌教案?
奥尔夫音乐教案《大鼓和小鼓》
活动目标:
1、通过身体乐器巩固歌曲《大鼓和小鼓》的音乐节奏,并用乐器演奏歌曲。
2、通过《芝麻开门》的游戏学习8拍的即兴节奏。
3、通过游戏学习英语:Open the door ,Close the door 。
活动准备:鼓, 大鼓和小鼓 的音乐,
即兴节奏游戏《芝麻开门》
(1)老师念童谣《芝麻开门》,与幼儿创编童谣里的人物。
芝麻开门快点开,我带弟弟一起来。
芝麻开门快点开,我带老鼠一起来。(小动物可以用英语来说,如moushcat abbit……)芝麻开门快点开,我带xx一起来。(孩子的名字)
(2)老师念完童谣带领幼儿即兴节奏(8拍),老师以铃鼓敲8拍,稳定孩子的节奏。
(3)引导孩子以拍腿、拍肩的形式以表现8拍
Titi titi titi ta
芝麻 开门 快点 开,
Titi titi titi ta
我带 弟弟 一起 来。
活动过程:
一, 让孩子练习节奏。
A: 把膝盖变成大铃鼓,敲膝盖--嗵嗵;
B: 把双手变成小铃鼓,拍手--咚咚咚
二 ,不断交换拍打大小铃鼓,巩固孩子拍打的节奏。
2.歌曲《大鼓和小鼓》
儿歌:大鼓的声音嗵嗵,小鼓的声音咚咚咚,大声是大鼓,小声是小鼓,嗵嗵、咚咚咚。
教师手摇铃鼓,幼儿感知铃鼓声音的粗细和音的高低。
教师手拍铃鼓,幼儿感知铃鼓声音的粗细和音的高低。
(3)以游戏的形式幼儿进行拍膝盖练习大铃鼓tong tong的节奏, 拍手练习小铃鼓。dong dong dong的节奏。
(4)教师带入歌曲《大鼓和小鼓》,幼儿反复练习边唱tong tong和dong dong dong歌曲部分,边拍膝盖、拍手。
(5)请两位幼儿上台演奏大鼓和小鼓,其他幼儿用身体乐器演奏歌曲(拍膝盖、拍手)。
(6)幼儿分2组,自选大小铃鼓,完整演奏歌曲。
奥尔夫音乐教案《鸭子拌嘴》
《鸭子拌嘴》是安志顺于1982年编写的一首打击乐曲,取材于我国的西安鼓乐和陕西的民间打击乐。乐曲使用了六件打击乐器:小钹、水钹、圪塔钹、大锣、木鱼、云锣。这首乐曲是由散板和2/4拍节奏两种节拍类型构成的,其中散板集中在三处,即引子、第二段和第四段,2/4拍的节奏主要在第一、三段和尾声。
作曲者安志顺是中国当代打击乐作曲家、演奏家、国家一级演奏员,中国打击乐学会副会长、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。他的作品《老虎磨牙》《鸭子拌嘴》《黄河激浪》《大唐六骏》等多次荣获国际、国内大奖。著名音乐学家黄翔鹏先生曾为他题词:“古有花奴,今推志顺”。
教学目的:
1、情感目标:借鉴奥尔夫教学法欣赏中国民间打击乐曲《鸭子拌嘴》,引导学生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清晰
体验和感受音乐作品《鸭子拌嘴》,从而引发学生欣赏和教授中国民族音乐的兴趣;
2、知识目标:深入欣赏《鸭子拌嘴》音乐,并掌握奥尔夫教学法中声势练习、图形谱、打击乐合奏、根据节奏创编歌谣与律动等基本教学手段。
3、能力目标: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德国奥尔夫教学法欣赏中国民族音乐,从而学会举一反三、融会贯通,将外国音乐教学法为我所用。
教学重点:
1、通过按声势谱击打声势,让学生学会熟练识读声势谱,并通过声势活动感受《鸭子拌嘴》的基本节奏。
2、通过按节奏谱进行打击乐合奏,训练学生的器乐合奏能力及器乐合奏教学方法。
教学难点:通过学习教师设计的图形谱,使学生了解音乐与图形的关系,进而自己为音乐欣赏教学设计图形谱。
教具准备:电脑课件(全曲图形谱、乐曲第一段节奏谱)
打击乐器(小镲、三角铁、双响筒、手鼓若干)
课时:2课时(90分钟)
教学过程:
导入新课:
一、老师回顾以前上过的奥尔夫课,启发学生总结奥尔夫教学法的特点:
答:1、综合性2、创造性3、参与性4、简约化5、本土化6、大众化
思考:奥尔夫是德国音乐教育体系,如何将它的方法运用于我国本土的音乐教学当中呢?
二、聆听民族打击乐《鸭子拌嘴》引子和第一段
师问:能否对这段音乐留下深刻印象?能否记住这段音乐的节奏?
生答:不能。
师问:如果我们在中小学进行《鸭子拌嘴》的欣赏教学,怎样才能让学生走进音乐,深入欣赏这段乐曲呢?
总结:我们今天上课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。
讲授新课
一、作品简介:
1、介绍作者及其作品:
安志顺是中国当代打击乐作曲家、演奏家、国家一级演奏员。他的作品《鸭子拌嘴》《老虎磨牙》《大唐六骏》等多次荣获国际、国内的大奖。《鸭子拌嘴》是安志顺于1982年编写的一首打击乐曲,取材于我国的西安鼓乐和陕西的民间打击乐。乐曲使用了六件打击乐器:小钹、水钹、圪塔钹、大锣、木鱼、云锣。
二、填词律动
1、看节奏谱,按节奏朗读歌词。老师做示范,学生直接读第一遍。
(注意:一共六句,前四句都需反复一次。)
2、学生集体读歌词,并学习老师表演动作(加入律动,帮助记忆)。
3、学生边读歌词边做律动。
4、两声部卡农练习,再次对节奏巩固记忆,锻炼学生专注力和抗干扰力
三、声势练习: --小镲--拍手
--三角铁--拍手
--双响筒--拍腿
--鼓--跺脚
四、打击乐合奏:
1、换打击乐器(小镲、双响筒、手鼓、三角铁),分声部练习。
第一遍:小镲和三角铁合奏;
第二遍:鼓和双响筒合奏;
第三遍:集体合奏,注意乐曲强弱力度的变化。
2、即兴创作与表演:
以“出门、嬉戏、吵架、回家”四个场景为主题,让学生即兴表演《鸭子拌嘴》中的各种场景,可以先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讨论四个主题会有什么样的情节内容,然后两人一组做“小镲对话”的即兴演奏,教师要启发如何使对话更有趣、更丰富。
五、图形谱详解全曲:
1、老师展示自制的图形谱,并引导学生边聆听音乐,边看图形谱,
(教学设计意图:初步了解图形谱的制作方法和用途,并以此引出《鸭子拌嘴》的全曲结构图。)
引子(散板)
第一段(四二拍)--第二段(散板)
第三段(四二拍、四三拍)--第四段(散板)
尾声(四二拍)
2、观看民族打击乐队演奏的《鸭子拌嘴》视频
(教学设计意图:在学生反复聆听、建立初步的听觉经验基础上,增加视觉的体验,使学生多感官参与欣赏音乐,并通过观看民族打击乐队的演奏,了解各种民族乐器及其奏法。)
课堂小结(连线题):
师问:这节课中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分别适合哪个年龄阶段的学生?
学生回答:
律动教学、听奏法学节奏--幼儿园、小学低年级
视谱读节奏、视谱练习声势合奏--小学中、高年级或中学生
视谱练习打击乐合奏、图形谱--小学高年级及中学生
1、节奏谱使用是为了学生能亲自参与。每部音乐作品都有自己的音乐语汇,只要其中一段通过亲自参与获得更深体验,对其他部分音乐就会有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。通过对节奏谱的练习对这部音乐的节奏语汇,从原先初听时的一片模糊到比较清晰,甚至记忆深刻,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才有了真正的兴趣基础。
2、该课例主要目的是参与,故对节奏谱中个别技术难点不必死扣,大拍子跟上即可。若把过多时间、精力用在技术操练上,会消弱学生学习兴趣,影响整堂课教学结构和目的。
四、布置作业
欣赏勃拉姆斯《匈牙利舞曲第五号》,并完成下列作业(任选其一):
1、设计一个故事
2、创编一套律动
3、设计一份图形谱
猜你喜欢